新闻

质量2021 | 从“制造符合性”到“以客户为中心”

2021-09-14 14:01 来源:大飞机报

 

  作为一名从事10年质量管理的质量老兵,对于产品质量的理解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我对产品制造质量的认知就是简单地理解为“制造符合性”,符合批准的设计一度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但随着ARJ21逐步交付客户,一个疑问渐渐出现在我心中,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制造的产品符合了设计图纸规范的要求,客户还是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产品质量到底是什么?

  随着工作的慢慢开展,我开始明白,如果把中国商飞作为一个整体,产品质量则不仅仅是“制造符合性”的问题,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公司的内部流程,对于客户来讲,他们关注的只是最终的产品,中间过程“并不重要”。这让我更直观理解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产品质量是最终要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的“制造符合性”只是我们产品实现过程的“中间态”,并不能作为客户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标准。

  在如何提升产品制造质量的过程中,公司经历着从“专职检验的事后把关”到“统计分析的事前预防”的转型。检验工作,从过程属性来讲属于不增值活动,设置过多的检验要求,对于公司是“不经济的”,尤其我们民机产品,是要追求商业成功的,如何在保证产品制造质量的同时要兼顾效益和效率,这也是摆在质量从业人员面前的难题。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学习先期质量策划(APQP)的工作要求,将质量策划的要求前移至过程开发阶段,梳理规范过程开发阶段的必选动作,并进行程序流程的固化,最大程度地将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在研制阶段。

  其次,系统梳理识别了检验点,将装配过程“全检”模式进行改进,引入自检、互检的理念,这是产品制造过程的一大进步。一是我们遵循了“二八原则”,将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属性进行了识别,并进行了重点监控和关注;二是进一步压实了制造主体责任,对于一些简单的质量属性,则通过制造方自己去保证制造符合性,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靠事后的分析统计来监控这些质量属性的实现情况。这种做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现场工作效率。

  最后,影响产品制造质量的核心因素还是人。在面对人这一因素时,除了专业技能的水平提升之外,我们积极学习“三个敬畏”的内涵,形成内部员工质量工作作风建设方案,组织一系列的宣教活动,筑牢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我们坚信通过意识的建立可以培育公司的文化,通过公司的文化去影响员工的个人行为,这也是让员工养成良好工作作风的有效作法之一。

  (作者为中国商飞公司十大质量标兵、上飞公司质量管控中心职工 吴胜坤)

查看余下全文